(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以“數”賦能 上海高端制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中新社上海5月12日電 (謝夢圓 徐明睿)“數字化轉型是我們整個工業今后的必然之路。”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戴錚如是說道。
2022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實施高端制造業“25條”,其中就提到要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引領。
(資料圖片)
官方數據顯示,上海已累計建成100個市級智能工廠、3個國家級標桿工廠、8個國家級示范工廠,培育10余家產值超10億元人民幣的智能系統集成商,49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計劃到2025年,上海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于80%。
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是一家有著60多年資歷的“老研究所”。戴錚感慨,所里有很多的老工藝、老裝備、老方法,在面對數字化轉型時顯得尤為困難。即便如此,研究所也堅持迎難而上,早在五年前,就啟動了數字化轉型專項工程。
五年的實踐讓研究所走出了一條“老廠煥新”的道路。所內研發的工業元宇宙檢測機器人是中國國內首個雙機器人協同的數字射線檢測系統。
“中間黃色的是一個火箭的箱底,可以看到箱底里有類似于銀色的縫,那就是焊縫,焊縫對于火箭質量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需要對它進行質量檢測。”戴錚告訴記者,檢測人員通過頭戴AR眼鏡,借助數字孿生等技術,可以實現對工業元宇宙檢測機器人的遠程操控,且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以往我們檢測1個焊縫要4個人操作,現在1個人就可以了。以往檢測這樣一個東西大概要一個禮拜,現在可能10分鐘就全部完成了,效率提升了十幾倍以上。”
除了改善效率,數字化轉型絕不僅是“錦上添花”,有時更是解決難題的有力幫手。作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擁有船舶工業皇冠上“三顆明珠”(即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大型郵輪)的城市,上海船舶產業發展也離不開數字化對產業的賦能。
曾經,大型郵輪是中國唯一未攻克的高附加值船型。高橋造船將數字技術應用于大型郵輪制造,自主研發智能造船云平臺SWS TIME,實現設計、采購、現場管理全過程信息化協同管控;打造薄板生產智能車間,實現產線智能化管控,提升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最終在2021年,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大型郵輪H1508船成功實現全船貫通,今年,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H1509船也已開工。
數字化轉型只是設備的升級?欲乘數字化“東風”,企業還需做出何種改變?以作為上海重點支柱產業的汽車行業為例,業內人士表示,該行業現已進入智能化時代,傳統車時代“以車為中心”的邏輯思維,也應轉向智能車時代“以用戶為中心”的場景驅動邏輯。
對此,零束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研發智駕計算平臺,實現縱向云管端打通、橫向跨域融合,并且能夠根據車型帶寬靈活配置,為用戶帶來人、車、環境合一的場景化體驗。
人才,同樣是這場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不容忽視的環節。上汽集團旗下的零束科技智駕計算平臺總監梅近仁表示,以前行業內多是汽車機械專業的人才,而新一代電動智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傳統汽車人才外,還需要大量軟件人才、電子人才以及各種互聯網人才,現在人才結構多元化非常明顯。”
據他介紹,目前智能車行業的人才呈現年輕化現象,例如他所在的公司,成立近三年來已聚集1700名汽車智能化高科技人才,員工的平均年齡約在28至29歲,整體具有活力,“現在數字化轉型這一塊發展速度非常快,我相信各位也能從這次上海車展中獲得非常深刻的印象,智能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就要求我們需要更多人才,把這一塊的能力、研發體系、流程盡快建立起來。”(完)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