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高新片區。受訪者供圖
茂名,依油而建,因油而興。一個多甲子,茂名經濟發展與石化產業發展始終如影隨形。當下,“制造業當家”號角吹響,如何把石化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大做強,同時加速擴展產業多元化之路,在新的高度挺起茂名產業“脊梁”?
(資料圖片)
近日,茂名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下稱“主平臺”)被確定為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主平臺。把握住迎接產業轉移的機遇,茂名明確到2027年主平臺形成若干個千億級產業園區。
一場深刻變革產業結構的跨區域產業轉移拉開序幕,在這場變革中茂名提出“主平臺力爭成為珠三角產業轉移首選地”。這座“石油之城”將如何抓住機遇豐富產業結構?又將如何在激烈的招商競爭中脫穎而出?記者走訪茂名主平臺,感受茂名的速度、厚度和廣度。
速度:
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
驅車至汕湛高速茂南段,連片土地映入眼簾,這里是茂名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的茂南片區。
“主平臺茂南片區規劃了2670畝,全部作為佛山(茂名)產業合作園,一定要抓住這次主平臺發展以及佛茂合作的機遇,把產業結構豐富起來。”茂南區工業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呂勝對未來很是期待。
今年,佛山茂名結對對口幫扶,兩地從此開啟了一場“雙向奔赴”。
連月來,茂名與佛山的黨政領導互動頻繁,建立團隊共同招商,茂名全力配合配套設施建設和用地保障,聯手打造產業轉移合作園和縣域特色產業園區。
“這是現有最大的優勢,2670畝的合作園區在省主平臺范圍里,可以享受主平臺政策;同時這里又是佛山茂名合作園區范圍,可以再疊加享受合作區政策。”茂名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6月,佛山印發《佛山市促進產業向茂名云浮合作園區有序轉移扶持辦法(試行)》,明確固定資產投資補貼、新購設備補貼、廠房租金補貼等扶持政策,率先落地疊加優惠政策。
“6月以來,佛山僑商聯合會等來考察,這些政策的吸引力很大,現在正洽談意向。”呂勝告訴記者。
“我們49天里拜訪了163家企業,接待了202家企業來茂名考察投資環境。時間不長,但真切感受到茂名想發展的誠心和信心。”佛山市—茂名市對口幫扶協作指揮部指揮長王樹斌表示。
用地是企業轉移的根基,茂名千方百計進行配置。“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是茂名承接產業轉移的誠意。主平臺的建設速度也離不開招商、營商的溫度,主動對接、服務是茂名承接產業轉移的特色和優勢。
“去年9月開始試生產,進展比較順利,在土地、人工上節約了大量成本,毛利率也實現了增長。”率先進駐園區的進藝汽車模具(廣東)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葉景祥介紹。
“先吃螃蟹”的入園企業,也讓更多轉移企業有了信心。“今年不少佛山企業過來考察,通過我們了解當地營商環境、生產進展等,這也成為他們選擇茂名的重要參考。”葉景祥表示。
茂名在主平臺建設中也主動服務解決企業痛點。針對轉移企業,用人是關鍵。茂名加快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產業,做大普通技工學校。合作園區旁便設有兩所技工學校,為園區解決人才培養和用工難題。
同時,“我們堅持主動服務,一切圍繞企業和項目轉,建設類項目實行專窗受理、辦理,在規定時間內集中審批完畢。”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黃思敏說。
厚度:
綠色石化產業鏈延鏈補鏈
佛山新材料行業是率先被引進的行業之一,拓寬石化產業鏈,降低企業成本。“長期以來,原材料以及輔料、配件都要從佛山等不同區域采購,運輸、時間成本較高。希望借助合作園,讓一批配套項目落地,實現家門口一站式采購。”與“佛山制造”保持高度黏性的高州長信不銹鋼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黃漢慧十分期待金屬零配件制造項目落戶園區。
這正是基于茂名的“家底”優勢。歷經60多年發展,茂名依靠石化制造業積累了近4000億元的厚實家底,已成為全國第二大、華南地區第一大環氧乙烷生產和深加工集群高地。目前,茂名全市擁有各類石化企業超過700家。
石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要看到,傳統煉油業已到“高原地帶”,綠色化工產業方興未艾。國內乙烯消費和供應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茂名也借此機會做好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減法”。
當前,茂名明確立足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新賽道,積極對接珠三角規上企業轉移和增資擴產需求,扎實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等石化下游產業,爭取一批優勢產業項目及產業鏈條重要環節落戶茂名。
在濱海園區,東華能源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1)3套裝置即將試投產,東華能源—廣州工控投資84億元的丙烯腈項目即將開工,丙烷脫氫氣體化工產業正逐步形成;在高新園區、茂南園區,總投資300億元的茂石化煉油轉型升級和乙烯提質改造項目今年將開工建設,完善升級改造后,將推動煉油向化工轉型。
大平臺承載大產業,茂名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東華能源、廣州工控、中核集團、欣旺達等一批高端制造業項目正在加速布局,一批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正在加速引進,茂名市承接產業轉移已加速駛入快車道。
廣度:
良好產業基礎助推產業結構優化
“我們計劃在茂名濱海新區建廣州工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支持茂名制造業延鏈、補鏈、強鏈,也能擴大廣州工控的內外部市場。”工控新材料投資(茂名)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利表示,產業園建成之后,將為下游提供如海纜、拖船等海工裝備,預計每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石化產業發展帶來的良好基礎,也助力茂名拓展產業多元化的前景,為高速發展重鑄質量更高的底盤。
我省城市中,沿海一帶既有大港口又有充足發展腹地的并不多。作為廣東省內的四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茂名有著良好的碼頭優勢和石化產業基礎。近年來,茂名依托優質深水大港發展臨港產業、濱海產業。濱海新區吉達港區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76個,博賀新港區可建1萬—30萬噸級泊位33個。閆利表示,正是茂名的優質港口和發展腹地吸引了他。
茂名也在借此機會著力向新能源、新材料、金屬制品加工等領域擴張。“我們的鋁型材和不銹鋼冷軋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已經建成,鑄造車間成功點火試產。”在高州金山園,中力恒金屬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溫曉鋒介紹,這一項目占地202畝,作為粵西鋁型材中唯一的中游項目,達產后年產值約100億元。
在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力恒定位為金屬制品加工的鏈主企業。“能快速推進得益于政企密切互動,做招商規劃時就相互溝通過需求,政府再到佛山招商下游配套企業。”溫曉鋒表示,鋁材在佛山是競爭紅海,外溢的下游企業可以順勢轉移到茂名布局,“門窗廠、汽車零部件廠等下游企業如果聚集過來,將形成產業集群,對鋁制品產業未來的發展非常期待。”
目前,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成為了當地進展最快園區,已簽約項目數11個。“這是茂名破解產業結構單一、偏重問題,優化產業結構的生動實踐。”茂名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慶川說,“我們也力爭將主平臺建設成為珠三角產業轉移首選地。”
放眼整個主平臺,今年已新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21個,總投資約140億元。
“未來幾年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跨區域合作、城市群之間的協調發展也將提供更多的機會。”咨詢機構安永在報告中指出,不同的區域經濟板塊應當結合各地實際體現層次性和差異化,構建多點多極發展的新格局,利用自身比較優勢找準創新驅動的切入點,錯位吸收生產要素,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一線案例
從“油化工”到“氣化工”
茂名將打造全球最大聚丙烯生產基地
日前,粵西第一個LPG港口開港,第一艘載有4.6萬余噸丙烷的油輪抵達茂名,東華能源茂名項目進入投產前奏。
丙烷是液化石油氣,是丙烷脫氫裝置的原料。“此次順利靠泊卸載意味著東華能源(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拉開了正式生產的帷幕,更是意味著茂名石化產業從‘油化工’到‘氣化工’轉變的歷史性飛躍。”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華杰說。
筆者在現場看到,數千米的管廊從東華能源裝置園區延伸向大海,停靠的油輪甲板上密布著各種輸油管道。船上的丙烷將通過管廊輸往罐區存儲,再進入裝置生產。
“我們最終的產品是聚丙烯,這是用途廣泛的化工材料,可用于3D打印材料、復合材料等多個應用領域。”東華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張樂樂告訴記者。
據悉,濱海園區的招商將著重延伸石化下游產業,構建乙烯、丙烯、丁二烯、副產氫等綠色化工產業鏈及其下游產業鏈。
東華能源茂名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推動茂名綠色化工和高端制造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做實做強做優臨港產業,打造全球最大聚丙烯生產基地,加快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源產業園,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記者觀察
堅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鏈招商
7月盛夏,暑氣升騰。和天氣一樣火熱的,是茂名產業轉移園區的建設場景。
茂名是粵西石化名城,但相對單一的產業也使城市經濟抗沖擊能力相對較弱。
今年,廣東推動全省產業有序轉移,這座粵西石化名城迎來打造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的歷史機遇,一場關于強鏈、補鏈、延鏈的改革拉開序幕。
栽下梧桐樹,方能引鳳來。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正河在談及縣域經濟時強調,在產業選擇上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從資源、區位、歷史等多角度研判確定適合當地的產業,并堅持規劃不變、久久為功。
放在如今迫切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的茂名,也必須堅持這樣的選擇。
選擇的依據有很多,已有的產業積累是重要基礎。比如石油產業,茂名經過長期積累,已經儲備雄厚的化工人才和創新資源。化工的產業鏈延伸得非常廣,但此前茂名更多是生產化工材料,而化工材料產品欠缺,因此如今借助產業轉移東風順勢引進相關企業,將產業鏈延伸至新材料。目前,茂名產業轉移主平臺聚焦的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均與石油產業鏈相關。
在廣東產業有序轉移的政策東風下,各地對轉移企業、產業的“爭奪”會更加激烈,而產業轉移是一項長期工程。
當前,茂名多個園區還協同推進農副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先進裝備制造、金屬制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逐步聚集發展,這些產業發展基礎相比石油產業薄弱,更應該保持清醒,根據資源稟賦等因地制宜明確園區產業發展定位、規劃,選擇適合本地的產業,而不是“填補產業空白”,并且堅持規劃不變、久久為功。
●南方日報記者張子俊楊金鳳劉倩發自茂名
通訊員姚宇杰林靜卓劍斯
統籌:袁佩如劉俊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39 674 669@qq.com